找到相关内容25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辨中边论》探微(5)

    ldquo;由如是品无乱转变修奢摩他”,根据前面所讲,无乱转变就是修奢摩他,以内心没有散乱来修止。“及无倒转变修毗钵舍那”,“无倒转变”是从认识上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2356519.html
  • 大乘禅波罗蜜‘止观法要’之抉择── 新世纪的新禅学刍议

    各种所缘与渐次修习方法,《六妙门》则以安般念为所缘,强调以同一所缘(安般念),可以善巧地分别修止与修观,并作实例说明。[26]  而这三本取向不同的著作,智者大师都一本其融贯的治学特色,以天台的圆教意旨...  为什么要修止而得禅定?因修止而能得定,就能成办种种有义利的事业。所以说:‘制心一处,无事不办’。修止而得住心时,身心引发轻安,身心都轻快舒适,而有行善离恶的力量。众生一向在散乱心中,对欲境的抗拒力...

    性广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33257494.html
  • 止观学说体系

      问曰:今用观入道,何须修止?答曰:如《大涅槃经》云:毗   婆舍那能破烦恼,何故复修奢摩他耶?佛答言:若有修禅定,   则能破惑。今作譬显,如灯虽有破暗之能,若不处之密室,则   照物不了。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53160554.html
  • 天台止观-如来禅

    摄来,住于正念。是正念者,当知唯心,无外境界,即复  此心亦无自相,念念不可得,此为修习...... 如是修止,而趣入真如可期。 若从坐起  ,去来进止,有所施作,于一切时,常念方便,随顺观察。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53860564.html
  • 唯识学--转识成智的理论和方法

    修止、修观,方能成就无分别智。当我们修观感到困难时,还要从观里面出来,再作进一步的分别,使我们所认识的境界得到确认。  意识除了具有认识的作用,还能支配我们的行为,无论是造善业或恶业,主要也是在它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62860605.html
  • 藏传佛教与活佛

    写,一切法均无自性,从缘而起,这便是缘起性空。修行上采取“止观双运”的修行方法,止观兼重,即主张止往修、观察修两种轮次修习。格鲁派认为,修止就是把心安住于一境,如果得到轻安之感,即是止的本体;修观就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41261080.html
  • 永明延寿佛学思想研究

    修观,破诸昏塞。修止既久,不能开发,即应修观。观一切法,无碍无异,怗怗明利,渐觉如空。修观若久,闇障不除,宜更修止。止诸缘念,无能无所,所我皆寂。空慧将生,是为自修法行。”可谓止观双修。“是知虽有佛性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02761447.html
  • 佛教的心理学

    止的力量。所以,修学佛法首先就要修止。观,就是观察思考。在止的基础上,把心凝聚在一起,去观察思考事物,效果会特别好。   止观在修学佛法中非常重要。佛陀之所以成佛,成就种种功德、神通、智慧,这一切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32463005.html
  • 大念住经要义(一)

    专注定力~奢摩他(止)。而是以四念住为所缘的刹那定,来引发实相般若,也就是藉由某种程度的定力,来开展智能与洞察力~毗婆舍那(观)。修止能达禅那,修观可达解脱。有了刹那定,就足够开始修习内观了。  专注...

    陈燕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33464176.html
  • 周叔迦:八宗概要(3)

    第一义谛,谓法无相;三、一实谛,谓法非有非无之相。”又云:“依真修止,离分别故;依世修观,观诸法故;依一实谛,修习舍行,舍有无故。”《三慧义章》又云:“依于世谛成于闻慧,世法可为,言教及故。依第一义谛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04564552.html